透过审美对象,可以窥见中华民族的灵心慧性。透过对石头的审美,更可以窥见这个伟大民族的灵魂中的艺术本质。
中国的文学艺术,与石头有不可割离的关系。中国的一个最古老的神话,就是女娲氏炼石补天。中华民族对于石类的观察、思悟,极其深细。不但对它们的质地、形貌的研究达到高度的水准,而且还能体会出不同石类的不同“德性”。比如《礼记》中就记有“君子比德于玉”的哲理认识,并能将“玉德”分为六项。中国最伟大的一部长篇小说即取名《石头记》,作者想象,女娲所炼的石头,竟然具有了灵性,即像人一样有了知觉、感情、智慧、思想,它变成了一块美玉,又变成了一个人,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,因而将那经历写成一部小说。
中华文化历史上,有一个传统的保存与传播经典文献的方式,即有名的石经的镌立之大典。汉隶书石经,魏三体石经,久称绝品。古石经初建,列碑如林,观摹者车马填塞,盛况载在史册。延至后世,清代还曾重刻十三经全文立于国子监,也因校勘文字引起争论,盖石经一建,即成定本,儒师士子,皆须遵奉者也。这是古代在印刷术发明及流行以前的智慧创举,勒之贞珉,永垂万世。
但是,经典以外的文献,除个人的碑版墓铭之属,有全文镌刻的浩大工程吗?似乎末之前闻。
如今却出现了一个奇迹,即曹雪芹石头记八十回巨著的全部真文付之勒石,成为史部稗官文献的一部崭新的“红楼石经”。
红楼石经,已是奇迹奇名,而尤有意义者,镌艺家彭祖述先生以为:红楼梦本名石头记,此记本又镌于石上,方有《石头记》之美称,如今他是立意要全部石头记复原到石上,以符雪芹的锦心绣口,以慰普天下读者的审美怡情。于是他矢志发奋,行万里路,历种种辛苦艰险,遍求嘉石良珉,得八十枚上品,以七载之苦志精工,将石头记微雕石上,其字如蝇头,其笔若蛛丝,复于四周缘饰,镌为图象,各符芹书本回所写之情景。开匣入目,琳琅璀璨,叹为观止。
余素重石头记一书,友人曰:石头记在我中华,实具经典性,当配十三经而称之为“十四经”。余深契其慧心奇想,以为极是。然则彭先生以其绝技,成此绝品,乃古石经之继美无疑也。
彭先生不第艺高,且具卓识,服膺鲁迅大师之言,所采版本独取戚序古钞本,而不取坊间伪篡之讹文劣续,余尤敬其胆识,于此略为表彰,请鉴愚衷,不胜幸甚。
从览群石,众美聚而百感生,为简语,以叙其梗概复媵以诗句曰:
文归石上彩云红,
百万微雕夏复冬。
也似十年辛苦尽,
古今奇志辟鸿。
庚辰芳春佳日周汝昌序于
脂雪轩时年八十有二
含英咀华